一购彩大厅计划群 - app下载注册
中新网上海7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20日对记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技术的不断融合,药物开发将会更加快速、高效、低耗。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进药物靶标发现、合理药物设计、药物再利用等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这不仅需要当前领域内领军人物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更多交叉学科背景的青年才俊成长起来,以推动此领域不断发展。当下,在人工智能深入推进并与药物研发融合的浪潮中,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而国内外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交叉融合书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为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华东师范大学方面当日透露,《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新书在上海发布,同期,“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前沿学术论坛举行。在论坛上,业内专家学者等共同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前沿进展、机遇与挑战等主题,并开展热烈研讨。
广州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国家生物数据中心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李亦学介绍了相关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推动科学研究系统化、个性化的优势和实际应用等研究成果。他指出,保障中国生物数据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多层次生物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加速AI制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基石。
《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新书的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筹)院长、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主任李洪林教授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李洪林教授介绍,该书的著作初衷主要为领域内提供系统的专著,召集海内外从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共计24人联手著作。该书于2019年8月酝酿编著,2021年6月开始著作,2023年6月底正式出版发行。
据介绍,新书以药物研发历程为脉络,从人工智能算法基础、数据基础与表征到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三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每个关键阶段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与先进技术,展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该书面向的受众包括:有兴趣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度学习初学者、进阶者及工程师,同时包括生物和医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发人员。
在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算法前沿、药学知识图谱、药物设计等诸多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享。(完)
中新网广州7月20日电 (记者 王坚)据广州市科技局20日消息,其会同广州海关、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广州市第一批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以广州实验室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试点,出台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
广州市科技局介绍,该市是科技部“推动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工作”的6个试点城市之一。该局牵头试点“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针对创新主体在科研用物资跨境方面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经过广泛调研,与试点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磋商,并报请相关国家部委核准,最终选定动物干细胞等15项物资纳入第一批正面清单。
广州市科技局表示,为确保试点单位能够实现科研用物资跨境顺利通关,该局会同海关等部门建立了快速通关机制,为试点单位纳入“正面清单”的物资开通“绿色通道”,可优先办理检疫审批、单证审核、检查等业务,可直接向海关申报通关,无需办理《药品进口通关单》。
同时,如需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可获得商务部门的加快处理;可享受免于提供国外官方检疫证书等系列检疫监管便利化措施;对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开展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允许快速通关,同时加强后续监管。
此外,全面推广应用低温探测、智能审图、集中审像等非侵入式查验技术,支持取得审批批文的生物样品等物品通过非贸渠道快速通关。
广州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动物细胞、血液及其制品等审批时间已由1-2周缩短至1-3天,进境检验检疫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针对SPF级小鼠等实验动物,已实现了边隔离边实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试点改革,该校在科研物资跨境流动方面的主要诉求均已得到充分指导和协调解决。(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