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彩大厅下载 - 一购彩大厅软件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为做好冬春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力赢得夏季粮油丰收主动权,确保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今冬明春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减灾保安全稳供给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要求各地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防重于救”等理念,积极应对、主动避灾、科学防灾,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预案》分区域、分灾种提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主要措施。一是防范北方冬麦区可能低温冻害。开展冬前镇压,分级分类冬灌;强化早春田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前及时灌水改善墒情,防御冻害;对遭受冻害麦田,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
二是防范北方冬麦区可能春旱。提前检修灌溉设施,一旦旱情发生,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早春大力推广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促进返青生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三是防范露地和设施蔬菜可能雨雪冰冻灾害。提早检修棚室,及时清除积雪;设施蔬菜及时加保温棉被、草苫防寒,露地蔬菜加强中耕培土,寒潮过后遮阳覆盖,防止冻害;科学运筹肥水,搞好蚜虫、软腐病、霜霉病等病虫防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动产销衔接,大中城市提早安排应急保供生产。
四是防范江南油菜可能渍涝和冰冻灾害。提前清沟降渍,保持“三沟”畅通;及时中耕除草,控旺促壮;寒潮来临前,提前喷施生长调节剂防寒抗冻;对受冻油菜,及时清除冻叶冻薹、追肥促长;春季根据苗情及时适量追施薹肥。
五是防范畜禽水产养殖可能雨雪低温冻害。检查维修畜禽棚舍及池塘塘埂,做好圈舍池塘等养殖设施设备保暖防冻,强化饲养管理和科学投喂,加强饲草料等物资储备和畜禽销售,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防止季节性反弹。
六是防范东北中东部可能春涝。及早腾茬整地散墒,确定适宜熟期品种并做好种子准备;加强机具调度,组织好机耕机播作业,提高播种质量。
七是防范东北西部可能春旱。合理调整结构避灾;推广免耕播种、抗旱“坐水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技术;科学确定主推品种,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
八是防范西南地区可能冬春连旱。千方百计广辟水源,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冬闲田提早蓄水备耕;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等技术;有水源的地区及时浇灌保苗;无水源地块,及时喷施抗旱保水剂,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 【编辑:陈海峰】
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日前为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助力欧洲和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发展。欧盟对中国的需要远大于中国对欧盟需要,但多年来,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外交政策也受美国裹挟,独立自主性不断减弱,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制约因素。
作者:亚尼斯·瓦鲁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希腊前财政部长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
随着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人们很自然地希望通过官方声明与讲话,分析影响中欧关系和欧盟对华政策背后的深层推动力。但要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还要追溯到1971年的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不再维持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固定汇率,标志着由美国自己一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欧盟现在的商业模式正是为了应对从固定汇率制度到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动荡过渡而形成的。中国的崛起及其与欧洲不断演变的关系,也需要放在同样的角度来审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欧洲货币与美元之间固定汇率制(即欧洲的美元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和日本保持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对欧洲保持净出口,那么注入欧洲的美元就最终将回流到美国。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变成了一个净进口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持续性便难以维系。于是,美国秘密向欧洲和日本提出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种模式——我称之为一场“黑暗交易”。这种“黑暗交易”很容易理解,美国在贸易逆差下,仍旧保持对欧洲和日本产品的高需求。作为回报,欧洲和日本自愿将利润投资于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由此,美元成为了一种被美化了的“借据”,美国可以用它来购买欧洲和日本工厂生产的几乎所有东西,而欧洲和日本的资本家别无选择,只能投资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黑暗”的交易呢?因为它给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带来巨额财富,却永久性地压低了德国等欧洲净出口国的工资水平,还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了缓慢的衰退,美国中心地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萧条。
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和欧盟陷入这种畸形的关系时,中国崛起了——它意外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这场“黑暗交易”的受益者。这场“交易”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这样:美国将整条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用美元购买这些产品,而中国人则把挣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的金融部门,例如购买美国债券。那么美国会利用这些储蓄做什么呢?它会把从欧洲、日本和中国获得的大部分利润投资于世界各地的新资本设备。简而言之,美国“回收”了别人的钱,并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利润和租金。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回收”机制在2008年彻底崩溃。在欧洲和亚洲每天向美国注入数十亿美元利润的支持下,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家们不断堆高不可持续的赌注——美其名曰“结构性金融衍生品”,最终赌注倒塌,引发了金融海啸。随着雷曼兄弟的最先爆雷,一块块恶性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拖垮了整个欧美银行体系。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一边为大多数人实行紧缩政策,另一边通过疯狂印钞来救助金融业及其大企业客户。结果是金融市场大幅复苏,但生产性资本投资崩溃,因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新商品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工人阶级的萧条,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极右翼种族主义在欧美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最终没有垮掉,要感谢两位“大救星”:第一要感谢它们央行的印钞机——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第二就是要感谢中国。雷曼兄弟破产后,中国政府立即明智地增加了国内投资,用扩大内需弥补可能的外需损失。因此,中国没有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不仅如此,中国的大举投资也为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以上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当前的中欧关系:欧盟需要中国远甚于中国需要欧盟,但欧盟对华关系受到美国的制约。须知欧盟本身的基础就有缺陷,这一缺陷早在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之前就业已存在:欧盟与美国不同,美国拥有一个统辖全国的财政部、完全统一的银行体系,以及国家总体投资计划——当然,其中包括庞大的军工复合体的巨额预算;但欧盟什么都没有。结果是,2008年之后,以希腊为开端,大多数欧洲国家政府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而导致其投资水平降至本就不高的美国以下,更不要说跟中国比了。欧洲民众也过上了“苦日子”。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5年,我们来看结果。2008年,欧洲的国民总收入比美国高出10%;到2022年,美国反比欧洲高出26%。而且,欧洲人不仅总体上更“穷”,人均收入也比美国少了。更糟糕的是,自2009年以来,欧洲国家未能像中国或美国那样大力投资于未来技术,如电池、太阳能、微芯片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对云计算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赋能其科技巨擘和数字金融转型,但欧洲却没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虽然目前仍属于富裕经济体,但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的科技巨头和数字支付系统的大规模增长,威胁到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传统全球支付体系,因此美国意欲对中国发动新冷战,但却把欧洲也拖入其中。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欧洲原有的南北分歧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分歧,并极大地推高了欧洲的能源成本,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独立自主,使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更难摆脱美国意志。总之,当欧洲领导人参加本届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他们选择立场的自由度将比以往少得多。欧洲已今非昔比,如果中欧关系受到制约,对双方人民都没有好处。
责编:宋平 栾瑞英
实习生金奕伶、何佳亦有贡献 【编辑:曹子健】